第21章 芈老太君

第(1/2)页

言不迁从噩梦中清醒,她满头大汗,冷汗淋淋。

        她捋开额头前的碎发,满目惶恐。

        “姜……笙……”

        她的语气绵软无力,嗓音却又沙哑撕裂。

        空空荡荡的卧室悄无声音,有的,只是言不迁无力的粗喘和微弱的呼吸。

        她头痛欲裂,脑海中的记忆断断续续的,不甚清明。

        她想起来了,姜笙去乌府了。

        门窗轻掩,是为了方便言不迁出声传到门外,但是她太虚弱了,连刚出生的病猫都比她有劲儿,在她用尽全力发出的声音都比不过常人的一句轻语。

        她的手哆哆颤颤,用力去推开床头边上的瓷碗。

        “刺啦——”

        言不迁耗尽所有力气伏在床榻上小口小口喘息,每一下一下,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钻心。

        但这痛苦远不及心脏深处的抽痛和窒息。

        门外有了动静,一身黑色学生装的燕鹤年惊呼,连忙快步上前馋起床边的病弱女子。

        她何时见过这样的言不迁,自打把这位传奇女子救出后照料的两天里,无论发生了什么,就连看见自己的伤口都面不改色地说没事的女子,此时却一改平静,湖面下的波涛汹涌掀浪而起,破开了平静和稳定。

        燕鹤年轻柔地扶住颤抖的女子,小心地问:“怎么了言先生?”

        言不迁失声地嚅动着失去血色的薄唇,半晌才擦出些许破碎的声音:“…今天…几…号……”

        燕鹤年虽然不太明白她口中的“几号”,但联系前面的“今天”猜到应该是问日期,耐心地回答:“1932年128日了。”

        言不迁思绪混乱,下意识地开口说出了这个时代不会出现用来形容日期的词汇“几号”,但她没有意识了,她只要问出结果。

        “不能!不能!!——”

        她紧握燕鹤年的手腕,目露带有记忆混乱后的迷茫。

        还有不宜察觉的……哀戚。

        “128日……”她呢喃细语,“……日军攻打上海……”

        “上海……”

        燕鹤年猛的一震!

        窦瞻淇上午坐的火车……!!

        燕鹤年再没有问其他的了,面上淡定自若,温言安慰和仔细地将言不迁安顿好后,立马走出房间,转头进了隔壁藏了发报机的房间。

        言不迁倚在床上,垂下眼帘,明明暗暗的光线下,不辨神情。

        如果不是她在梦里惊醒,她是怎么也不会想起这个被自己遗忘在角落里的日期。

        难怪牧常岚没有坚持将她接回上海,他是不是知道些什么,不,他是肯定知道些什么,但是他没有告诉她。

        她攥紧手心,告诉自己要冷静冷静冷静。

        但是颤抖的手指出卖了她的内心……

        如果,窦瞻淇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

        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她已经经受不住战友在她身边的离去了。

        恍恍惚惚间,在细碎的电石火花中,她仿佛又瞥见了那人清浅笑颜,在记忆深处闪烁着动人的星光,成为永不褪色的色彩。

        她轻轻地阖上眼眸,掩下了思绪万千。

        *

        真当姜笙站在熙熙攘攘的石琴路时,站在古老大气的乌府门口时,才感觉到那个前朝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门前的两座石狮庄严威武,高挂的门匾镀金辉煌,上书乌府二字,大气肃穆。

        她凝视着,没有做出过多的犹豫,直接踏上着明砖清瓦。

        姜笙走上台阶,细长的手指抚在门坠上,轻轻地扣落着,金辅与其碰撞出的声音,沉闷作响。

        “咯吱——”

        古老的厚木门吱呀出声,发出年代的叹气音。

        古朴又悠远。

        那个威武的广亮大门被家仆打开,就这样,一个年纪不大的家丁从后面探出身子。

        对方打量着面前这个身着明蓝学生装的年轻女子,瞧见对方上衣上别着的校徽,态度恭谨些许。

        “不知这位小姐打哪儿来?找我府家有何贵干。”

        那女学生只是施礼还笑,态度温和:“多有打搅清安贵府,姜某此次前来携友人要事相托,不知可否拜见主家?”

        家丁小刘本来是不准备放行的,但思索一二后觉得这女学生态度诚恳,措辞谦和,举手投足间气质说不上来的高华,还是民国高校的大学生,定然不是什么简单人家的姑娘,他个小仆还是不要得罪为好。

        他眼骨碌一转,前前后后想来一遭,还是先将她带给李管家看看好了。

        面上他恭敬出声:“姜小姐,奴就是个小仆,做不了什么大主,不妨我带您瞧见瞧见我们府的李管家,您到怹那说说?”

        那女学生很好讲话,直接点头就说好。

        小刘松了一口气,暗叹道:不愧是新政府下的学生,就是知礼懂礼些,比那个胡搅蛮缠的“小公主”听话多了。

        小刘领着姜笙穿过外院,七拐八拐地弯去,画廊榭台,钩心斗角,是个定定雅致古意的宅子,连姜笙一个见过不少精致的苏州园林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