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第273章

第(1/2)页

在宋棠录取通知书下发之前,  郑越拿到了一项数学界很重要的奖项。

        研究所的教授、同事都向郑越表达了祝贺之意。

        郑越表现得很谦虚,没有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反而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小郑这孩子有几分郑教授的影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评价道。

        郑教授能在特殊时期保持着教授的身份,  并在改革开放时期没有被冷落,这两点,国内很多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搞研究搞学术也没有那么纯粹,不是说成果显著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是的。

        老教授说郑越有几分郑教授的影子,  不是指学术研究,而是指做人两字。

        人要圆通一点。

        不过很多人不赞成他的观点,  甚至是不赞成他这个人,  觉得他没有半点儿学者的风骨。

        面对这样的言论,  老教授从来都是无奈一笑。

        他不是圣人,  他得养活家庭,他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要养,  更何况,  学问做得再好,  如果得不到支持,  那资金从何而来。

        老教授佩服那些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  但他该折腰时折腰,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  也是为了学术发展。

        他很欣赏郑越这种入世的态度,比起和清高者或者圣人者相处轻松多了。

        老教授旁边一人也对郑越表示赞赏,  觉得郑越是可造之材,只是这个可造不是老教授说的做人,而是做学问上。

        他职称没有老教授高,  但学术造诣非常深厚,在他看来,努力才是做学问的法宝。

        很多人觉得这话太空了,努力是法宝?那他/她努力了怎么没见效果呢,分明是天赋才是做学问的法宝。

        面对如此的质疑,他只是摇头一笑,心里想说:没有见成效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够啊!但现实是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入门前,就自己否定了自己,说什么努力过,发现没有天赋,于是放弃了。

        他赞赏郑越的一点在于沉得下心。

        自从陈景教授在中关村创办了一个科技服务所并赚了大钱以后,很多人,甭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动了心,愈发不满研究所给的工资。

        更别说近两年来中关村发展势头一片大好,想出去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表示理解,但心里不赞同。

        倒是郑越这孩子,一十出头的年纪,竟然能沉下心来好好做学问,了不得,不过这情感一事,他觉得郑越得加把劲儿了。

        这也是老教授担心的事情。

        都说“成家立业”,“成家”在前“立业”在后,他之前给郑越做过思想工作,但对方说不着急,做研究比较重要。

        他叹了口气,心想:如果郑越的家世差一点就好了,这样的话,他就说服郑越当他的女婿了。

        这种得意弟子当女婿的例子数不胜数,不光是数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等都有这种情况。

        郑越对奖项奖金没有很在意,一来他物质生活富足,对钱没有很高的追求,搞数学研究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