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抗倭名将——戚继光

第(1/2)页

【戚继光出生在山东登州。】
  “登州。”
  朱元璋点头道。
  “登州本就是倭寇频繁骚扰的地方。”
  “想必戚继光自小便对倭寇痛恨非常,也是算时也命也。”
  【戚继光幼年时十分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他还是一位文人?”
  朱元璋有些惊讶。
  毕竟明朝对君子六艺不是那么看重。
  要不就是苦读经典,入仕为官。
  要不就是苦练筋骨,以武入沙场。
  文武皆通的人才少之又少。
  而文武全才,不管放到哪一个朝代,都是能让朝廷极力招揽的存在。
  由此可见,这戚继光着实是一位人才。
  ...................
  【17岁这一年,戚继光世袭了祖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任职两年后,戚继光进京参加了武举考试。】
  【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倭寇的意思原指日本人的侵袭,许多倭寇是在日本国内战败的落魄武士,据山为贼,出海为盗。】
  【后来日本群雄割据。】
  {也就是几个村子打仗。)
  【爆发内战,每个诸侯国都要用钱,就派军队来到明朝的沿海抢钱。】
  【1551年,明朝重开市舶司,但大规模的掠夺却日益严重。海商王直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虎作伥,与倭寇合伙做起了掠夺的无本生意。】
  ...........
  “砰!”
  朱元璋猛地拍了下桌子。
  “简直就是助纣为虐!”
  “叛徒!不去对抗倭寇,反而和倭寇合起伙来掠夺我大明的财产!”
  “此举当属叛国!”
  朱元璋气的脸都长了。
  “商人果真都是见利忘义之辈,为了些金银珠宝竟然连国家大义都不顾!”
  朱元璋愤怒不已。
  寻思着是不是要派锦衣卫去民间调查一下这些商人们,
  .................
  【两年后,26岁的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嘉靖中后期,由于海防观念的淡薄,导致战船所剩无几,卫所军队缺额半数以上,士兵老少掺杂,且缺乏军事训练,还成了各级军官压榨的对象,这让倭寇入侵,就如无人之境。】
  大明。
  嘉靖愣了。
  这戚继光是我朝的将领?
  那怎么朕从没听说过这人?
  嘉靖不由的皱起眉头。
  “是不是朕最近修仙修的有些过了?如此名将,朕竟然从未得知?”
  嘉靖虽然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热衷于修仙从而荒废朝政的皇帝。
  但事实上,嘉靖是一个极度聪明又高度自信的皇帝。
  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驾驭群臣的能力。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期间,以一己之力对抗这个官僚集团而丝毫不落下风。
  不管是在他的统治前期还是不上朝的后期。
  尽管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