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筹备工厂

第(1/2)页

“鲜儿,咱们跟爹娘一起会回屯里住一段吧。”
    不愿意应付镇上的人情世故,朱传文就准备带着鲜儿回放牛沟住一段。
    虽然有一点改变世道的心,但朱传文也不愿意完全出卖自己。
    如果不是不想管太多的事,朱传文也不会放任自己地盘的民政,给当地的乡绅自理。
    “好我也想回屯子里住一段,陪陪爹娘了。”
    鲜儿脸色阴晴不定的变了几变,最后还是应了下来。
    鲜儿并不是对屯里,对朱开山和朱魏氏有什么意见。
    相反因为鲜儿舍了爹娘,跟朱家闯到了关东。
    朱家一家都很善待鲜儿,相处的都很好。
    朱开山和朱魏氏不要鲜儿照顾,让鲜儿住在镇上就是例子。
    主要是两个人成婚七八年,都没有要孩子,鲜儿有点愧对两个人。
    “你放心,爹娘那边我来应付,不会让你为难的。”
    两个人这么长时间没孩子,前几年是因为朱传文考虑着鲜儿的年纪不大,有意不要。
    后面就是朱传文被满清收编,常时间在外驻守,两个人聚少离多,没有要上,毕竟这种事还是要讲究一点缘分。
    “老朱大叔,你们一家的辫子呢?”
    回屯之后,老朱家先被别人注意到的就是头上的辫子没有了。
    “剪掉了,都是民国了,谁还那留腐清的辫子。”
    朱开山边赶车,边对着屯民回道。
    “剪了好,剪了干净利落……”
    “这不是跟假洋鬼子一样了吗,难看死了!”
    屯民碍于老朱家的身份,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都是支持称赞的态度。
    但小孩不在意这些,没那么多的顾及,心里怎么想也就怎么说。
    这属于审美的扭曲,二百多年的思想毒害,想要扭转需要时间。
    “你们都是谁家孩子,哪一个都不能跑,都给我把辫子留下,要不然一个都别想跑。”
    朱传文对着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威胁道。
    “快点跑啊,我不要被剪辫子!”
    一群小孩立马作鸟兽散,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远离兵和匪,对朱传文的身份天然畏惧。
    朱传文就算友善,起码也相当于巡捕的威慑。
    放牛沟和元宝镇的孩子,熟悉民团的风格还好一些。
    在其他地方,朱传文的名声,说是可以止小儿夜啼都不奇怪。
    “跑也没有用,在放牛沟不允许还留辫子的娃娃存在。”
    朱传文在心里想到,那些成年人也就算了,思想固执,不好改变你,但孩子可塑性强,不好耽误。
    回去就要跟里长商量,要把孩子的辫子剃了。
    然后进行一些新式学堂教育。
    等到二十年后,这些人也就可以大用。
    随着老朱越来越发达,放牛沟老朱家的院子,也是一再经过扩建。
    到了目前,不只是有长工们和佣人们住的院落。…。。

    老朱家三兄弟,也各自有自己的小套院。
    “你们收拾吧,我到田里看看去。”
    刚回到家,朱开山就又惦记起了地里的那点庄稼。
    请再多的短工和长工,都不耽误朱开山亲自下田。
    “爹,我跟你一起去吧。”看着传武没有跟着一起去的意思,朱传文决定自己跟过去看看。
    两个人到的时候,长工们在把头的带领下,为大豆田除草。
    这是朱传文老家山东的种田方式。
    人多地少的原因,山东讲究的是精耕细作,没有更多的田,只能在怎么提高单位亩产上做文章。
    关外本就土质肥沃,又是人少地多的情况,采用的是粗犷式种田。
    一眼望去,老朱家的庄稼就要比其他人长势好上很多。
    “崔把头,豆田还需要几天,那几晌烟田,也需要人手了?”
    朱开山对着领头的长工问道。
    “东家,伙计们都卖了死力气了,耽误不了进度。”
    崔把头对着朱开山回道。
    按着原剧情,这个人原本应该有点刺头,不太服气朱传文的管理。
    但现在是朱开山直接管理长工,朱开山当然更会管理,还有朱家势力更大的原因。
    这崔把头没有一点刺头的迹象。
    给老朱家种田,表现的跟帮自家种田一样。
    “好,这段时间辛苦大伙儿了,今天给大伙儿加餐,酒肉管够。”朱开山听了之后,对着长工们鼓励道。
    长工的日子,其实大部分都不算难过,尤其是在地多人少的关外。
    在农忙的时间,长工们吃的比地主本人都要好。
    这个年代的地主,很多自己都不能保证每天喝酒吃肉。
    但是需要帮着保证长工们吃好喝好,要见荤腥,要有酒水。
    老朱家给长工的待遇最好,是因为老朱家精耕细作,比其他地主家里的活重。
    但就算最普通的待遇,地主也要保证长工吃上干饭。
    “快谢谢东家,大伙儿一定都好好的干,不辜负了东家的厚待。”
    崔把头对着伙计们喊道。
    “谢谢东家(谢谢东家)!”听到加餐,伙计们的动作确定是明显轻快了不少。
    “这崔把头能处,有活儿了他是真上。”
    看到长工们干活卖力,朱开山心情好了不少。
    “确实可以,今年收了之后,他们有谁想搬过来,就让他们搬过来了吧。”
    朱传文点了点头。
    可以考虑让这些人搬到朱传文的地盘安家。
    乱世之中,一份太平当然也是一种馈赠。
    “爹,情况还行。今年可能会欠收一点,但是情况总不至于太差。”
    两个人巡视了一圈之后,朱传文对着朱开山肯定的说道。
    朱传文怎么也多年种田,算是一个老农民,缺少了各种现代工具和科技之后,肯定会影响一些发挥。
    但种田的经验不管什么年代都通用,不会受影响。…。。

    “开山兄弟,你又到田里来了,要我说咱放牛沟就你种田种的最好,还是你们山东山最会伺候庄稼。”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遇上了监督着长工干活的韩老海。
    这个人有一点印象流地主的意思,每天就是背着手,在田里悠哉悠哉的转悠,对长工们指指点点。
    “哪有什么会不会伺候,多干活庄稼自然就能长的更好。”
    朱开山谦虚的说道,种田虽然是体力活,但技巧同样也不少。
    “说是这么说,但是又有谁愿意受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