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吏部侍郎

第(2/2)页

泥带水,转身跟着吏员而去。

        而朱侍郎却想着今后有机会还是要多于柳永交流。就刚才短短的一会儿,柳永给出的一些回答竟是对于他目前困扰许久的问题都有了一些思路。

        而柳永这头,也跟着吏员走到另外的办公室中。手续也比较好办,在吏部有专门负责国子监事务的官员。问清楚柳永的籍贯等身份信息,又验证了他的乡试凭证。便给柳永开具了一张盖着大印的入学凭证。说带着凭证到国子监找国子监主簿即可。

        此时大宋的官学主要分两块,朝廷的和地方的。朝廷方面,立国之初就沿袭唐制,置国子监掌天下学校之政,并置国子学以供七品官以上子弟入学,国子学是唯一的官学。此时官学十分萧条,国子学实际上跟国子监是一个机构两套牌子,规定国子生员定额七十人,要知道,这是完全无法满足朝廷的人才需求。

        这国子监除了教授权贵子弟外。每年也会招揽才华之人入学旁读。如果学习优异,又通过了国子监大儒的测试,也就可以继续留下来研学。如果通不过测试,那就不好意思了,哪里来就回哪儿去吧。

        这点柳永更不担心了。一是自己未必会在国子监长久呆下去,即使自己要多呆些时间。再者即便是有考试,怕是也难不住柳永。

        其实就算是这七十人也是经常不满员的。要知道国子监除了有教育之责外,更多的是有对全国教育的管理职能。很多权贵后代都是为了来国子监镀金,来个几天就走了。反而是柳永这类外来学员,很多都专心于治学,即便毕业后也经常在国子监研究学问。故而,国子监的大儒确实是很多。

        而柳永本身已经算得上是学富五车,且词赋能力更是少有的突出。所以朱侍郎帮他想的路就不是去书院,而是直接去国子监。由此可见,朱侍郎也是用心良苦。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外来官员其实最难的就是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环境中。而国子监便是一条融入圈子的捷径。如果柳永表现足够突出,可以得大儒、甚至是祭酒赏识的话,那更加是未来可期。

        从吏部出来的柳永本欲下午就去国子监入学。却听那登记官说,恰好这两天为国子监的休息日,便让柳永再等一日再去。

        柳永现在是心情大好,这不就相当于开局就有人送资源么,这下我柳永可不是前世那个凄惨潦倒的柳永了。

        不过,说到积攒文名……柳永突然发现,除了参加文会之外,这大茶坊怕也是要多去一去的。

        想到就去做。柳永回了客栈,将入学凭证等俱都放好。便和伙计打听了汴梁有名的大茶坊,迈步而出。

        “郁青茶肆!”

        这便是柳永此行的目的地,名字应当是取自“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果然不愧是汴梁城数一数二的大茶肆。光是占地都有上千平。一楼为大敞间,几十张四方桌排列密集。中间空一高台,一般是用于艺人表演所用。此时倒是空在那里。

        茶客坐的也是满满当当,端着长嘴茶壶的伙计穿梭其中。宽敞的茶楼中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二楼有若干小间排列其上,由高台上空围绕一圈。明显与一楼不同,小间门上有各种帘子阻断。隐约可以看到里边都坐着茶客,不同的是小间内都有侍女在摆弄茶具。

        此时的柳永已非刚穿越而来的吴下阿蒙。进入茶馆,在大厅找了个空桌坐下。要知道在这等环境中,不需要你去找别人聊天。自然有的是人来积极搭话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