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秦汉儒家,鬼修福易

第(1/2)页

“您把我当做手足来对待,那我便您当心腹来对待。”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ou,二声)。”
  “你要是把我当泥土野草,那我便将你视为仇敌。”
  “汉朝时期,到了汉武帝那个是时期,汉朝可以说是富得流油,身上有钱,手里有权,汉武帝便开始思索着要怎么要才能让自己成为......”
  “万事之统,大道之要。”
  “当时的道儒两家,都有各自明显的趋势。”
  “道家,向下发展,成为民间的道教。”
  “儒家,向上发展,成为了庙堂儒教。”
  “也就在这时候,董仲舒上书“天人三策”来为汉武帝排忧解难,同时也代表着儒家文化的脱胎换骨。”
  “天人三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之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行体化天数而成。”
  “董仲舒为儒家文化灌输了宗教的框架结构与宗教教义。儒教信奉的神就是“天”,而“天”在凡世间的代言就是“天子”,也就是皇帝。”
  “而皇帝又是儒教的教皇,他手握神权,主管天下的教徒与教会;朝廷是整个中国的总教会,每个家庭则是小教会,每个家庭的家长就是教会的主教或者牧师,每个中国百姓便是儒教的教徒......”
  “到了汉代末年,儒者蔡邕就正式使用作为名词的儒教:“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
  李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清子衿,笑着点点头,刚要说话,就被李白所打断:“老师,您老跑题了。学生我只是想知道儒家的修炼体系罢了。”
  “......”
  “为人师长,自当雅量。”
  “儒家的修炼体系分为书生、学士、大儒三个阶级,大儒分为:“修身、齐家、平天下”三个阶段。”
  “书生讲究才气灌顶、天人感应、开辟灵台,学士可命格纳运、浩然正气、明德正礼。”
  “大儒可以炼化气运、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修身大儒要坚持每天自我反省、改正自己的行为,使得品德更上一层楼。”
  “齐家大儒要能处理好家庭之间的关系,生活中要能遵守儒家规矩礼仪,使得家庭和睦、有责任感。”
  “治国大儒要能在政治当中,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平天下大儒要置身于天下当中,时时刻刻遵循儒家的礼仪。”
  清子衿端起面前的茶杯,饮下一口后接着说道:“所对应的则是筑基、培元、金丹、元婴、化神、渡劫、成仙。”
  “看起来修炼的十分容易,但一入此道,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更好保持自身的浩然正气、良好品德。”
  “一般来说,通过院试考核的第一名才能到达书生的境界,能凭借自身本事到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