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外差异

第(2/2)页

示,小黑就过来问我,这个东方谈恋爱应该送什么礼物。”

  “我一听这个没当回事啊,那都是送花呗对不对,和你们西方一样要的就是一个罗曼蒂克,浪漫的范围。”

  “结果啊我是后来才知道的,第二天这哥们给女生送了一朵明艳的黄菊花。”

  “我猜人家女生可能一开始也是知道他是个外国人所以也没说什么,结果呢这黑人小哥就这么送了两个月的黄菊花,有时候呢他还在外边买这么一圈白色的菊花。”

  “扑哧…………”

  台下再次响起了一阵阵的轻笑,观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情上都是憋着笑。

  陈欢语目光并没有多停留在观众身上,不过心里却跟明镜一般将观众的心思猜的透透的。

  就从这个铺垫上观众的反馈,他就已经知道今天的节目他肯定赢了。

  前边的从定场诗,到跟观众互动玩笑,再到后边的打赌,其实起到的就是一个和候三爷从小学的圆粘子的作用,用最快速度把全部要离开的再圆回来。

  这是以前江湖艺人行话,像是相声的打快板、太平歌词、白沙撒字,武行的翻跟斗、使武器、练功夫都是起这个作用的,意思就是吸引观众围过来、招揽生意的作用。

  待到观众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了,这粘子(观众)才算是彻底圆好了,紧接着就是使栓马桩,把粘子彻底栓住了,然而再使各种看家本领什么的卖艺,开杵门子赚钱。

  而现在这种情况,陈欢语毫无疑问的能感知到,粘子(观众)已经可以说栓的死死的了。

  好的演员对于舞台下观众的反馈是极度敏感的,他能敏锐的感知到这段铺垫观众会轻笑,下段铺垫观众会再笑,到什么地方什么点,达到笑的高潮观众会哈哈大笑。

  然后紧接着,我再以什么话题重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对后续的剧情产生期待。

  整段的表演中,演员总是以比观众超前半步的节奏,去带领观众感受一个个笑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再多半步,观众没跟上就变成了演员的自嗨,慢半步,观众让观众猜到了后续,那就再没有第一遍看的期待感可言了。

  这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天赋的问题,而在这个方面,别管是朝阳院说书、说相声、唱戏的爷爷奶奶,还是后边演戏时候碰到的导演,对于陈欢语的评价都是一句话:

  “这孩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24K纯神童!”

  ………………

  陈欢语缓了两秒钟,在给到观众反应和理解的功夫后随即继续道:

  “到最后那女生实在是忍不住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因为知道我跟他是好朋友嘛,所以就让我跟黑人小哥说说。”

  “大致意思肯定就是说这花以后就别让他送了,真的是太麻烦了。”

  “我一想确实也是,你说这花拿回家去对不对,扔了吧怪可惜的,人家也是一份心意,但是你说这东西留下你摆的桌子上…………你不敢摆吃的水果,你摆的墙角…………你还不敢上边挂照片。”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