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八大棍儿

第(1/2)页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书这东西听的就是一个没听过的,但是这个生可以是生的剧情、生的知识,也可以是说书人生的视角,生的述说技巧。

  就比如陈欢语今天讲的这个《官场斗》,说生吗?一点不生,熟的很,相声术语八大棍儿之一,有单口相声的那天就有《官场斗》。

  最早这相声艺术里并没有单口这一说,只有评书演员说书,后来相声演员借鉴了评书的艺术形式,并将相声里特有的包袱笑料等技巧加入评书之中,才形成了单口相声这一艺术形式。

  然而此举自然是遭到了评书演员的不满,按照江湖规矩来说,说相声的“呛行“了,抢了他们的饭碗,后来两个行当里的大辈之间进行了协商,评书演员才终于允许了相声演员说评书。

  但是这里边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能说一些“秃故事“,即从某些长篇评书里截取的片段,无头无尾,上下不解。

  如果说评书是一棵大树,有枝儿有叶儿有根儿,那么单口相声则是没枝儿没叶儿只有一根光秃秃的棍儿,因当时的评书演员只给了相声演员八部评书里的八个节选片段,故称:八大棍儿。

  其中这个《官场斗》就是掐的长篇书《刘公案》刘墉参皇上这前后的一部分。

  如果要真按生书熟戏这句话来走,那单口相声演员说完这八大棍儿可就没东西可说了。

  不过事实却是并非如此,那单口相声演员也精啊,虽然是就这八段八个故事吧,故事情节也没法做出太多的改变,比如《官场斗》里刘墉不参皇上了,而是拿起一把AK47把和珅给突突了,那也不像话!

  但是,他们可以往里加包袱啊。

  评书主要是以剧情取胜,通过描绘引人入胜。

  而相声更多是喜剧的魅力,同样的一个故事,同样的人物,就是台词加几句,少几句,一个动作一个神态,本来挺正常的一句话,可能经过不同相声演员的演绎,就变成一个可以回味无穷的包袱了。

  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本来已经听过无数次的故事情节,在后边更好的单口相声艺人手里边,就能够又焕发出新的东西,而在这其中最牛的,自然还得说单口相声大王刘宝芮。

  起码就目前为止再没有单口相声演员,能够在刘宝芮大师说过的作品后再进行大的改进、更新、超越,在这方面,即使是后边德芸社的坑王郭桃儿说的《刘罗锅》都只能说是追赶。

  所以对于陈欢语来说,能够有着前世的记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就有绝对的自信,只要一开始能够留住观众,后边就再也不用担心观众会不满离开了。

  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简单说了一下故事的背景,陈欢语这才继续开始讲正式的《官场斗》。

  “那您说这都和皇上论哥们了,这刘墉按理说应该是最受乾隆喜欢的吧?其实还真不是,因为除了刘墉呢,乾隆最宠爱的还有一个人,谁呢?和珅!”

  “和珅是满中堂,而刘墉是汉中堂,两个人虽然都是文华殿大学士,不过刘墉有真才实学,和珅没有那么大的才学,因为什么和珅能做那么大官呢?就是因为善于溜须拍马格外的受乾隆宠爱。”

  “您说面对这样的一个人,刘墉能看的上他吗?平日里就没少借着自己聪明整和珅。”

  “和珅不想报仇吗?想!但是这事一直没机会啊,毕竟论聪明才智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