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早功

第(2/2)页

哈欠走出了京都临时住的酒店里,这所酒店地方相对偏僻一些,所以价格也不算太多。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理性的好处就是附近两公里内,正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园。

  陈欢语呼吸着清晨清新的空气,慢跑着来到了公园内找了一个清净的地方开始练早功。

  陈欢语的一副好嗓子和本事,除了自己的天份以外,确实还离不开从小童子功打下的基础。

  苦是确实苦一点,但是这个地基着实是让陈欢语一辈子收益的东西。

  虽然说等长大了以后,因为自己懒散的原因,早晨有时候醒不来,会把早功换成午功晚功,但是这个习惯却是一直的坚持下来了。

  今天陈欢语是慢跑来的,照常是先从开嗓开始。

  主要就是将『依』和『啊』两个音发出,尽量拖长,至气息将尽为止。

  由低到高,由弱到强,从中找出共鸣的位置,要能感觉到音量既大而又从容,正所谓:大而不噪,小而不失。

  这其中还涉及到胸腔、喉腔、鼻腔、颅腔等几个共鸣器官,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

  别看这些这个共鸣,哪个共鸣好像很玄乎的样子,但其实打个比方就像是身体内的几个音响一样。

  首先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嗓子,这算是最主要的一个音响,每个人都会用。

  但是如果没有技巧,只是用这一个音响唱歌、唱戏、说话的话,就是通常音乐老师或者课程里常说的大白嗓。

  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特别的累,比方说去KTV里边唱歌,唱三四首声调比较高的歌曲后嗓子就会嘶哑、不舒服。

  二来就是太过单调,不好听,因为就一个音响嘛,要唱高唱低总会比较的吃力。

  人类之所以说话声音音色完全不同,其实就是共鸣比例与声带构造有细微差别,这是先天的,每个人大白嗓的区别。

  而胸腔、喉腔、鼻腔、颅腔等几个共鸣器官呢,他们起到的作用就是主音响外的几个小音响,这是技巧,是后天可以练出来的。

  他们能够在主音响发声的时候产生共鸣,一起发声,形成多种不同声音一起的混合声、混响。

  这样的话,本来单调的嗓音经过修饰就有了更多的层次感,也就会变得更加的好听,而且嗓子本身也会比较省劲儿。

  就像为什么很多人在浴室洗澡的时候唱歌,会唱的比在外边唱歌好听,其实也是混响的功劳。

  只不过是在浴室里边,浴室通过墙壁反射你的声音,形成了差不多等同于共鸣的混响。

  …………

  半个来小时后,开嗓完了紧接着就是练嘴皮子,说绕口令: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若问老僧的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五百年前清一澄,一共四千五百冬.老僧倒有八个徒弟,八个徒弟,都有法名.大徒弟名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三徒弟名叫僧三点,四徒弟名叫点三僧…………”

  终于是又几套绕口令下来,陈欢语才长出了一口浊气,擦完汗直奔演出现场。

  今天最后一场,可还有坑没填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