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献策 优势(二合一)

第(1/2)页

第280章  献策  优势(二合一)

        李绩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更兼也如这个时代的大多人一样,陷入了迷障之中。

        李治、李绩是最早接触陈青兕《吐蕃论》的两人,他们也都明白吐蕃的潜在危险以及可怖的野心,他们知道吐蕃很强,也给予了吐蕃足够的重视。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也在于这个足够重视……

        他们这个足够重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就是一种轻敌。

        他们从来未将吐蕃当作一个真正值得重视的对手,只是承认他们有实力……

        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刘仁愿能力如何,陈青兕或许不够了解,但是李治、李绩两人却很清楚。

        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刘仁愿四人,前三位都是为朝廷征战多年的宿将,

        至于刘仁愿,那更是朝廷着重培养的第二代将官。年纪轻轻就以武勇晋封上柱国,随英国公李勣攻打漠北薛延陀,安抚九姓铁勒,受命经略辽东。

        随后跟随卢国公程知节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后来还作为朝廷全权代表,多次前往漠北抚慰回纥、铁勒诸部,又奔赴吐谷浑、吐蕃宣敕,乃是朝廷全力培养的全方位人才。

        这四人任何一人单拿出来,都是显赫一时的大将,对上中小型国家都是能灭国的存在。

        李治、李绩实在无法理解,朝廷都派出了这样的阵容,为何陈青兕还觉得不够?

        “小陈先生心思重,天纵之才,凭借各方资料,便能看出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他对吐蕃、还是新罗的分析,可谓字字珠玑,只是终究是各方面汇聚的资料,受资料误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绩作为军方之首,自然得站在自己人这边。

        尽管他对陈青兕很是看好,对于他的才能远见极为信服,却也不信自己的老战友身经百战的老部下会在与吐蕃的对决中失利。

        相比陈青兕,李治当然更加相信李绩的判断。

        李治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颔首道:“朕也觉得如此。”

        李治安心离去了,李绩自身反而有些睡不着,在想陈青兕担心的点在什么地方。

        实在想不通,李绩让人叫来自己的好孙子李敬业……

        “阿爷!”

        李敬业来到了李绩的面前,亲昵在他身旁蹲下。

        李绩有两子五孙,但几个子孙中唯有李敬业是可造之材,其余都是中材,治理一方善可,可想要撑起李家的门楣,还得看这个长孙。

        为了培养李敬业,李绩特地将他从长子李震手上接到自己身旁教导。

        李敬业也不负厚望,弓马骑射样样精通,兵书韬略也应口即来。

        李绩对此很是满意,轻轻拍了拍李敬业的手,说道:“走,陪阿爷出去走走,这些天憋在府里,身子骨都要霉了。”

        李敬业知道李绩的恢复情况,也未阻拦,只是道:“要出去可以,得乘马车,不许骑马。”

        李绩颔首道:“好!听你的……”

        李绩上了马车,吩咐道:“去宣阳坊,小陈先生宅邸。”

        李绩终究放心不下,决定找陈青兕亲自谈一谈。

        吐蕃这一战大唐不能败,一旦失败影响甚远。

        同一时间,陈青兕也在自己的书房里想着对策。

        此次能否保住青海湖,影响甚大。

        这不是简单的胜负问题。

        铁勒五部为何反叛,朝廷抚慰的官员在了解情况以后,已经有了定论。

        主要原因就在于李治继位之后,长时间征召各部出战,使得部落上下累积了不少的怨气。

        铁勒五部如此,其他如突厥、契丹、室韦这些部落也相差无几,只是畏惧朝廷的强大不敢宣泄。

        一旦在青海湖失利,传扬开来,将会给朝廷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何况让吐蕃占领青海湖,本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只是……

        陈青兕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法子说服李治同意让苏定方从西域撤军,返回青海湖主持大局。

        他最开始的想法是让李绩挂帅。

        李绩老谋深算,在军队里的威望无人可比,由他主持大局,青海湖自是稳妥了。

        谁想李绩竟好巧不巧的生病了。

        青海湖已经处在高原之上,有一定程度的高原反应,李绩这一大把年纪,怎么受得了?

        苏定方是唯一的选择。

        “郎主,李英公与其孙李少卿求见……”

        陈青兕立刻道:“快,将两人请至厅堂……对了,去搬一张胡床至厅堂。”

        陈青兕来到厅堂,见一个英武青年扶着面色有些憔悴的李绩,忙快步上前问好。

        正好下人将胡床搬至,陈青兕道:“英公长辈,在晚辈面前,无需多礼,怎么舒服怎么来。”

        李绩也是豁达之人,也知自己状态,长期跪坐,少不得出丑,将身子斜靠胡床上,笑道:“还是小陈先生想的周到。汝多与小陈先生学学,唯有做到事事心细,方能常处不败之境。”

        李敬业忙作揖道:“见过陈先生,祖父常在人前提起你,今日终于有幸得见。”

        陈青兕看着这位给武则天带来不小麻烦的人物,也展开了互吹模式:“都说英公长孙有其风范,今日得见,李少卿英姿挺拔,果真不凡。”

        李绩挥手制止了两人互吹,道:“以后你们私下里可多多往来,现在别在老夫面前来这套。”

        他板正了脸,说道:“小陈先生,老夫有种感觉,伱似乎未能完全吐露实情。此次吐蕃入侵青海湖,内外结合,一举摧垮吐谷浑的抵抗力量。正如你所言,吐蕃对此筹谋已久……确实是位值得注意的敌人。但总得来说,吐蕃还是无法与我朝对抗的,不论是财力还是军力,都有明显的差距。小陈先生为何觉得,我军可能不敌?”

        陈青兕自然不能说吐蕃有噶尔东赞,有论钦陵,只能道:“晚辈并非不信我朝宿将的能力,只是以为此战关系重大,不只关乎青海湖的得失,还关系朝廷威望,尤其是当下,铁勒五部谋叛不久。若不能得胜,恐四夷不定。这才觉得,老虎搏兔亦用全力,何况吐蕃不是兔,而是狼。”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