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缺乏安全感的武后

第(1/2)页

第348章  缺乏安全感的武后

        陈青兕、刘仁轨的谈话,正是此刻百济最真实的写照。

        房仁裕能力差吗?

        当然不差,能够入李治的眼,足以证明他确实优秀。

        他坐镇百济以后,推行仁政,将他在中原对中原百姓推行的那套方略都用在了百济的身上,拉拢地方豪强,颁布利民惠民的政策制度。

        但是效果微乎甚微……

        如果说扶余义慈是位暴君,房仁裕的安抚行为是有效的。

        但扶余义慈是位仁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百济民生经济很好,上下百姓不说安居乐业,却也能够踏实生存。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与大唐的伟大息息相关。

        大唐经过南北朝的动乱,重新屹立世界之巅。

        唐文化也开始向四方影响覆盖,大唐周边邻国无不受到波及。

        也因此给了他们效仿的对象,不论是百济、高句丽还是新罗都受到华夏文化的冲击,开始学习华夏现今的文化。

        因故海东三国每一个国家都发展的很好,都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

        也是因此后来高丽王朝的一位文人金富轼,将海东的这段历史与华夏的三国相提并论,写了一本《三国史记》。

        扶余义慈深受华夏文化熏陶,幼年就被誉为海东曾子,百济上下皆称其贤。

        因故房仁裕在百济的仁政便如锦上添花一样,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对于百济百姓来说,唐廷终究是入侵者,不是随便给块糖,就能让他们归心的。

        至于军事才能,房仁裕也很不俗。

        百济掀起的复国运动,在各地挑动暴乱。

        房仁裕指挥得当,一个月之内,九破反叛军,斩杀了不少的百济叛军。

        但是……

        百济的叛军,却如野草一般顽强,屡杀不尽。

        今日平定了这里,春风一吹,再度复来。

        百济的反叛军,在正面没人是房仁裕率领的唐军的对手,但是房仁裕却无法将他们彻底铲除。

        百济多山多林,反叛军往山里一钻,战斗力彪炳的唐军,便如瞎子一般,完全寻不得到对方的踪迹。

        但并不妨碍,捷报频传。

        陈青兕身在兵部,百济的军事情况,一封一封捷报跨海而来。

        陈青兕看着房仁裕今日破敌多少,明日破敌多少,后日大后日……

        总之半年中,房仁裕破敌的捷报竟高达六十三封。

        陈青兕越看心越沉,但李治、武皇后两人却是眉飞色舞。

        承乾殿。

        武皇后又一次给李治送上饭食。

        李治揉着昏沉的脑袋,看着一桌子混乱的奏章,有些心烦意乱,推手一摊,将奏折推到一旁,有的甚至还掉下了案几,腾出了用膳的空位。

        武皇后将膳食整齐摆上,看着一桌子凌乱的奏折,试探性的问道:“陛下,妾身帮你整理一下案几?”

        李治正为此烦躁,当即颔首同意。

        武皇后很规矩,并没有随意看,而是将所有奏折都整理妥当,整齐放好。

        李治填饱了肚子,撤下了食盒,看着整齐的御案,心中突然畅快,道:“皇后给朕捏捏肩!”

        武皇后就在李治的身后尽心服侍,李治也首次在武皇后的面前批阅奏章。

        武皇后能够看到奏章的内容,但她并不敢吱声,只是一边揉按,一边看着。

        一连几封奏章过后,武皇后眼前一亮,妩媚的眼眸透着几分欣喜,是兵部上传的奏章,里面的内容正好是百济传来的捷报:百济叛军贼首扶余丰、鬼室福信、道琛聚于全罗长水,意图进攻光州。都护房仁裕亲自领兵击之,大破其众两万,得首级三千,贼首溃散而逃,遁于山中。

        “漂亮!”

        李治最是担心百济情况,见房仁裕又获得好消息,拍着大腿笑赞。

        他看了一眼身后的武皇后,说道:“百济捷报频传,想来要不了多久,百济可定。”

        武皇后赶忙赞道:“陛下英武贤德,乃当世圣君,区区百济,自是望风而降。百济既定,高句丽自也不在话下,届时陛下将完成先皇亦无法完成的丰功伟业。”

        李治听了更是高兴,李世民之前,天下皆以汉文帝为明君典范,李世民之后,以太宗为贤主模板。

        李治身为李世民的儿子,不想被自己父亲的光环遮盖,完成李世民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他最大的愿望。

        “借皇后吉言!”

        李治高兴的拍了拍武皇后的手,继续翻阅下面的奏章。

        武皇后也偷偷的看着,现在的她并不会处理政务,理政才能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并不能理解奏章里的很多内容。但她政治嗅觉奇佳,能够看出那些对自己有利,记在心中,那些东西得规避。

        直到李治拿起一封,陈青兕的奏章。

        武皇后明显发现,面对陈青兕的奏章,自己的丈夫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坐正了身子,从之前的放松随意,变得认真肃穆。

        或许李治自己都未察觉,陈青兕的建议谏言,在他心里的地位是不同的。

        看着陈青兕的奏章,李治眉宇间的笑容明显消失了。

        武皇后眼中也闪着一丝不悦不满。

        陈青兕这是在奏疏里让李治提醒注意百济动向,让李治修书于房仁裕,改变方法,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武皇后强忍着不说话,房仁裕并不是她的人,现在的她,还没有资格有人,但房仁裕当初是站在李治这边,支持废王皇后,改立她为后。

        这份支持,武皇后记在心中,所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房仁裕,既可还恩,亦能施以恩惠,将之收为己用,一举两得。

        房仁裕真在百济站住脚,于她而言,也是一大喜事。

        可明明捷报频传,为何会有百济有变一说?

        武皇后想不明白。

        李治同样想不明白。

        <div  class="contentadv">        武皇后是气恼。

        但李治却是重视。

        深知陈青兕的才略,便是李治,亦不敢轻易忽视他的建议。

        “来人,去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