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心情好

第(1/2)页

第421章  心情好

        洛阳宫。

        武皇后看着手中的书信,有些不安,问向侍婢:“太子的书信,只有这些?”

        她这个问题问的有些愚蠢。

        李弘给自己母亲写的信自不需要如密探一般,做重重隐藏,就是一本书折,上下都连在一起的,哪有可能丢下。

        但侍婢可不敢不答,拜道:“都在这里,并无错漏。”

        武皇后也反应过来,这问题问的有些愚蠢,只是她的心有些乱。

        李弘素来仁孝,而今独自在长安坐镇,每隔两三日都会有问候的书信。

        李弘对于李治这个君父有些畏惧,很多的话面对武皇后没有压力,政务上的事情他都会跟跟自己的母亲说。

        可最近两次来信,李弘在信中却绝口不提行政上的事情。

        武皇后对于信中的家长里短并不在乎,但对于李弘在长安政务上的难题很在意。

        现在李弘信中不提国事,武皇后看着这些生活琐事,如同嚼蜡,枯燥无味。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弘儿不跟我谈论国事了?

        武皇后暗自思量。

        便在这时,殿外传来生嫩悦耳的背书的声音:“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个小男孩一蹦一跳的入内,嘴里却背着与他年纪不符的文章《师说》。

        看到在沉思的武皇后,小男孩开心的叫道:“母后,孩儿已经能背诵《师说》了。”

        这一听到《师说》,武皇后心里涌现无名之火。

        自己这些年一直顺风顺水,直至陈青兕回来以后,一切都变了。

        自己遇到所有的事情都受到了阻碍,筹谋已久的封禅亚献事情黄了不说,还让一直对自己期待重用的李治训责,连亲儿子也跟自己藏着掖着,现在另一个亲儿子还欢快的背诵着对方的诗文,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先生传授的课业都完成了?怎背这无用文章?”

        小男孩正是武皇后的次子李贤。

        李贤听自己的母后言语温怒,却也不惧,小家伙似乎天生反骨,仰着脑袋说道:“都完成了,就先生安排的那些课业,孩儿蒙着眼都能完成……还有,母后,你说的不对。《师说》怎是无用文章?先生说,《师说》是古往今来,首屈一指的劝学文章。能够将说理文写的如此简洁明了,独此一人。”

        武皇后看着一脸骄傲的儿子,脸上也露出几分笑意。

        李贤的出身有些特殊,当时李治要去昭陵祭拜自己的父亲,这位冷漠的天子并没有顾及身怀六甲的武皇后,带着即将临盆的她,在寒冬腊月里行驶在山道上。

        武皇后便是在这时将李贤生下来的,过程可谓九死一生,让她记忆犹新。

        也因如此,武皇后对于李贤多了几分偏爱。

        李贤也很是争气,相比略显平庸的李弘,李贤自幼无比聪慧,事事都快人一步。不论开口说话还是读书走路,皆是如此。

        武皇后抓过倔强的李贤,对着他的屁股,不轻不重的拍了几下,说道:“就知气你母后。母后可不是说《师说》无用,是说你这个年纪不能理解其深意,读之无用。”

        李贤急了也生气了,倔的跟牛犊一样,梗着脖子反抗,道:“孩儿能明白,谁说孩儿理解不了。”

        武皇后看着面红脖子粗的李贤,只觉得有趣可爱。

        ……

        贞观殿!

        李治招陈青兕入朝,询问封禅的情况。

        陈青兕根据当前的流程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十一月前应该可以大功告成。”

        “十一月?”

        李治想了想道:“最好控制在十月左右。”

        十月成功,他们从洛阳动身。

        此行人数众多,文武百官、扈从仪仗,内外命妇,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以及沿途护卫,抵达泰山少不了要花费一两月时间。

        这封禅之日,得在正月,最是吉利。

        如果拖到十一月,十二月,兴许得在路上过年,错过了正月祭天的最好时间。

        陈青兕估算了一下,时间挤得出来,颔首道:“臣遵旨!”

        李治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说着又想起一事,问道:“爱卿最近可有佳作?”

        见陈青兕有些茫然,他道:“是沛王,他最喜爱卿诗作。伱别看他年纪小,爱卿所有诗文他反复研读,就连《师说》这样的文章,他都不厌其烦的咏诵。他让朕给他向爱卿讨要诗文呢……”

        李治言语间也透着几分对李贤的喜爱。

        这真不怪李治偏心,李贤聪慧无比,人人赞誉称道。

        谁不喜欢自家孩子出色?

        陈青兕当然不会扫兴,尤其是送李贤这位历史上的章怀太子。

        陈青兕特喜欢这位章怀太子。

        章怀太子是他反武计划中至关重要的第二步。

        第一步是现太子李弘,李弘仁孝,他若不早亡,武皇后未必就会走到最后一步。

        但李弘得的是遗传疾病,陈青兕纵然是穿越者,对此也束手无策,只能让贺兰敏之,现在的武敏之督促他强身健体。

        如果李弘真避免不了早亡的命运,那李贤就是最关键的存在。

        李贤也以仁著称,所谓唐年钧德,章怀最仁。

        他的理念正统,反对后宫干政,以至于母子关系极差。那个时候,李治眼睛已经不能视物,风疾严重,是武皇后权力最大的时候。

        母子如此关系闹得很僵,最后李贤被告谋反……

        这可是潜在的盟友。

        陈青兕想了想道:“确有几首有感而发的拙作。”

        李治喜道:“快,笔墨伺候!”

        陈青兕看着内侍利索的搬桌奉笔研磨铺纸,自信满满的接过毛笔,在宣纸上一挥而就,一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现于纸上。

        李治看着手上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心知这诗必然是陈青兕在百济镇守的时候,对月感怀而作,心下有点小小的愧疚。

        人家孩子刚刚出生不久,自己便让他们骨肉分离,确实有些残酷。

        “好诗!”

        李治说道:“爱卿这首诗中的感情,让朕都后悔没能早些将你调回京城了。”

        陈青兕忙道:“为国效命,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