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聚众力,办大事

第(1/2)页

第433章  聚众力,办大事

        陈青兕胸有成竹并不是装的,对于自己即将面对的情况,他早有心理准备。

        在从李绩那里接下任务的时候,已经知道此次任务很不简单。

        原因无他,经过百济的历练,陈青兕对于军事上的不再限于纸上谈兵,而是一个真真知兵之人,统帅过数以万计的军队。

        以事实而言,有些吃力。

        在楚汉时期,刘邦、韩信有过一番对话。

        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十万,然后又问韩信,他能领多少军队,韩信的答案是多多益善。

        简单的对话,却将统兵作战的关键说通道明。

        统兵作战,最先掌握的不是如何上阵破敌,而是如何统领好你手上的兵。

        处理成千上万人聚在一起的吃喝拉撒睡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上十万,百万之众。

        此番一同封禅的人数破万,但掌控他们的行动轨迹难度并不亚于统领十万兵马。

        因为军队有军队的规矩,而封禅的队伍可没有那么多讲究。

        且不说李治、武皇后这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后组合,即便是公卿大臣,贵戚命妇,千金小姐又有哪一个是好应付的?

        管理他们的一路上的吃喝拉撒睡……

        谁能不迷糊?

        但陈青兕还是接下了,原因无他,四个封禅使就属他地位最低,除了他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雷。

        许敬宗不会,李元礼也不会,李绩倒是有这可能,但他身为封禅正使,本就不适合干此事,何况李绩一大把年纪了,哪能让他干这事?

        这个档子事,无论如何都避不了的。

        既避不了,那就坦然面对。

        陈青兕向来不惧挑战,也有扛大事的担当。

        当然也不会打无准备的仗……

        一扬马鞭,陈青兕心道:“今日便要让那些宵小知道,心思再卑劣恶毒,也无法阻挡开挂的人生。”

        李绩坐在马车上,透着车窗看着外边的熟悉的景色,眼神有些迷离,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勾起了他对过往的回忆……

        商洛之地,那是当年瓦岗驰骋的地方……

        诚然翟让、李密都非明主,远不及太宗皇帝,但当年的李绩,未尝不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懵懂少年!

        这年纪大了,伤春悲秋的感觉更甚以往。

        “祖父!看什么呢!”

        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李敬业策马扬鞭,来到近处。

        李绩原本的好心情,在见到自己好孙儿的这一刻,立刻晴转阴云。

        满是皱纹的老脸,更是挤在了一起。

        “你怎在此?”

        李敬业道:“孙儿正巧路过,见祖父跳窗远望,便上来打个招呼。”

        “混账,公私不分,如何成事?”

        李绩突然破口大骂:“禹离家十数载,过家门且不入,你倒好,伱我分别不过一个多时辰,便舍了公事,与某打招呼。怎么了,某是明天就离世,还是怎么的?”

        “滚!”

        李敬业给骂的大气都不敢喘,若丧家之犬,灰溜溜的逃了。

        李绩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冲动。

        他有二子五孙,家丁算不上兴旺,子孙大多都不成器,唯独这个长房长孙弓马娴熟,熟读军略,有他当年几分风采,也最是得宠……

        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李绩渐渐察觉到了一点不对劲。

        自己这个长孙有能力,但为人轻佻性子冲动敢于冒险,这类人行事往往不计后果,很容易走向一条不归路。而他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将不归路盘活,最后很有可能带着整个家族一起遭难。

        不得不说,李绩看人还是很准的,特地留下一句话“破我家者必此儿。”

        因故还有野史衍生了李绩要杀李敬业的故事。

        当然都是瞎编的……

        李绩深知,李敬业可以大用,但不能独当一面,性格缺陷太重,上面必须有人压着。

        陈青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结果今日李敬业第一次为陈青兕办事,就因为跟自己打招呼分心。

        想着年纪相差不了多少的两人,竟差别如此大,不由怒火横生。

        看着落荒而逃的李敬业,李绩突然想到李治定下动身日子的当天。

        那一天,陈青兕登门求见。

        两人一见面,陈青兕就作揖高呼:“英公救我!”

        李绩当然知道陈青兕为何而来,负责封禅队伍行程的事情对谁都是巨大的考验。

        之所以选择陈青兕,也是想送他一份大富贵。

        当然前提是他陈青兕得有能力接得住这泼天富贵。

        此次的重担就是考验。

        于是,他故作不知,问道:“陈先生何出此言?”

        陈青兕道:“一时脑热,领了重担,回去细细思量,越想越是脊背发凉。此番重担,谁都当得,唯独我当不得?”

        陈青兕的理由极其充沛,身为寒门出身的勋贵,又是庙堂的文儒领袖,改革科举的先锋,早已成为关东士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关东士族门生子弟遍布各地基层,庙堂有之,地方官吏有之。

        他们不敢明着了,但故意留个破绽,故意在某件事上不作为,故意挑起一场风波。

        整个封禅队伍,还不乱套?

        李绩看着委屈巴巴的陈青兕,也想知道这小子如何破局。

        以他的眼力见,自然看出了陈青兕在演戏,对方真就一点把握了没有,绝不会应的那般痛快。

        也没有陪着他继续演下去,而是让他直接说明来意。

        然后陈青兕拿出了一份名单,带着几分委屈的说道:“想要马儿跑,得让马儿吃饱。如此艰巨的任务,靠我一人如何能行。得从六部调集人手听我安排调用。晚辈人微言轻,没那个颜面。只要人到,事情定成。”

        李绩接过了陈青兕手上的名单,只见上面写道:裴炎、崔知温、薛元超、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张柬之、魏元忠、史务滋、李敬业、李元素、皇甫文房、刘齐贤、袁恕己、敬晖、魏元同、王同皎、刘袆之、郑容、骞味道……

        足足三十几个名字,其中一部分李绩认识,还有一部分李绩并没有听过。

        但李绩认识的那些名字,无一例外,都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人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