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第315章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8

第(2/2)页

难,哪有闲暇顾得其他?只要我袁某人能对勤王救国之大事有一分帮助,虽死无憾。”河西务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其实,袁崇焕统兵入蓟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这后来据称是皇太极差使的奸细所为。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理解皇太极为什么一直带着仅仅九千的袁崇焕的关宁军兜圈子了。可崇祯帝却认了真,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而袁崇焕却对这一命令的异样竟然毫无察觉。也许是为了表示他自己的坦荡无私,他真的擅自率部进京了。所以,从他抵达京师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实际上已经身陷腹背受敌的局面,只是他还不很清楚,或者根本顾不得关注自己。袁督师最后被他浴血保卫的大明皇帝凌迟处死了,被他誓死捍卫的北京民众争相竞拍,百姓们出钱,为的只是购买袁大督师身上的一块肉。苍天啊、大地啊、袁督师啊!如果换成被凌迟的人是我,我是否会后悔曾经忘记掉个人的安危来保卫这些恨我的、杀我的、食我肉的苍生赤子们?这样的下场、结局,究竟是讽刺了整个天下,还是只玩笑了袁崇焕一人?1630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磔(zhe)”死。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更令整个大明的忠良从此心有余悸。直到历史上的1772年,才由袁督师的敌人--大清朝的乾隆皇帝下诏为他平了反,这个更不需说了,所有的不仁不义、不清不楚以及对那个时代、对那个朝廷的一切嘲讽,尽在这一纸磔刑诏书之中,留给人无尽的遐想。辽东将士中,祖大寿是唯一亲见自己主帅在殿前被捕下狱的。因此在看到自己主帅入狱后,祖大寿一怒之下领兵反叛,毁掉山海关东走。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那位天真可爱的袁督师还在狱中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书信劝他回头,这才又把他感召了回来。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大明智囊们,你们有这样的办法吗?孔有德带着几百人被你们逼反后你们都摆不平,你们可曾想过袁崇焕的死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吗?后来祖大寿的母亲及孙承宗又劝他日后奋勇杀敌以此来赎出袁督师。在辽东将领中,他是营救袁崇焕最尽力的一人,甚至他还曾请求自己削职为民,以自己的官阶赠荫来换回袁督师的性命可最终我们的袁督师还是被他奋勇保卫的那些人给千刀万剐了。之后,祖大寿率领袁崇焕旧部,这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继续保卫了大明朝十年,从大凌河不得已诈降,脱险后又再次与敌人战斗,直至最后在锦州投降。当然了,祖大寿的这种保卫是有条件的,因为从此以后他再不入京,只是独自坐守这锦州的城防。这之前于大凌河之战失败后的向后金诈降也就不用细表了。本书来自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