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郭嘉的看法

第(2/2)页

,两肋插刀之计,愿与诸君分享。”某人在论坛上说道。

        “二五仔,就二五仔呗,还之计,神经病。”

        颍川郡,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首都所在之地。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山清水秀,土壤肥沃,就算是经过黄巾之乱,比起其他地方来也热闹的多,甚至比起南阳、汝南等大郡,也分毫不差。

        玩家到达颍川郡,就能看到此地一个特有的特性“人才辈出”。

        这里可以说是整个三国,人才名士的发源之地。

        颍川书院。

        东汉三国时期,并没有书院这样的公家舍立的教育组织。所以所谓某某书院,是世家大族,自己建的私学。

        颍川书院便是一座私学,原本是荀氏的别院,后来私学建立起来,就拿出来当学堂用了。

        有几个年轻人正坐在一个院子里喝茶聊天,而有一人却是躺在一张躺椅上,年纪未满二十,样子有些放浪不羁。

        “哈哈哈哈哈,酸枣诸侯,竟推袁绍为盟主,执讨董大旗。可笑那袁绍根本是,引卓祸汉之罪首,此等行径,真真是可笑之极。”那个躺在躺椅上的年轻人狂声大笑道。

        “奉孝,所言在理,但这天下之人,首重门第,袁氏四世三公,那酸枣诸人,不以名望相推,难道反推那异人呼?”一个年纪稍大的文士也笑道,此人显然对袁氏之类的望族,没多大好感。

        此时另有一个气度儒雅的青年文士,也微微一笑:“志才所言,未免有失偏颇,今汉祚虽衰,然仁者志士,向汉者极多,虽不至于推右将军为盟主,那骁骑校尉曹操,却是当世雄杰,若为盟主,董卓之乱,数月可平矣。”

        “哦?文若此言有何依据?”戏志才对荀彧的话,起了兴趣。

        “虽未谋面,但有公达书信,言道此人乃命世之英,有人主之资,更兼一心向汉,若有朝一日,执掌州郡,靖平天下,当在此人。”荀彧缓缓的说道。

        “既是公达所言,必然不假,若有机会,当见识一番。”戏志才眼中闪过亮彩。

        “怎么二位言中,似都对那右将军长天,有所不满?”郭嘉看着两人问道。

        “此人提拔人才,不拘一格,前番,更是欲为我等举茂才,观其所举之人,虽未谋面,却闻其名,可见其有识人之名。然,行事过于蛮横专断,不依法度,依我之见,他朝若得势,当又是个董卓。”戏志才说起长天,直来直去,算是中肯,想到什么说什么。

        “右将军,虽有胆色担当,但劫持弘农,恐有图谋,更兼不懂治国,法政过于严苛,非是明主。”荀彧摇头道,他对劫持弘农这件事是很有看法的。

        “此言谬也,弘农本为汉帝,乃是董卓私行所废,那长天便是重立刘辩,亦无不可。文若良善,不忍看天下纷争,百姓罹难,然乱世濒临,已成定数。能定天下者,唯用尽一切可用之人,图尽一切必图之利,借尽一切当借之势者也。长无垠此人,甚有远见,亦有手段,他日天下争雄者,必有此人。至于治国之言,自古以降,治国有成者,唯有法家!唯严法苛刑,方能长治久安。刑罚所责之辈,皆乃恶者,若不为恶,何惧严法?所虑者,无非人分贵贱,贵者犯法与庶民不同罪耳,若能法出一门,执之如山,天下何所忧,百姓何所虑?值此乱世,欲想治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郭嘉摆手大声反驳荀彧和戏志才。

        另外二人也不想就此争论,荀彧笑着问道:“观奉孝所言,莫非有入仕右将军之意?”

        “非也,非也,就事论事耳。诸位皆知,我甚惫懒,且体魄欠佳,不得远行,谁离这颍川近,我就仕谁。不过据闻,那右将军,正在酿制绝世美酒,不知能否有幸一品。而且,我等倒是托了右将军的福,竟能有幸与康成公,并举茂才,此生当无憾也,哈哈哈。”郭嘉随口胡言道,不过看他那样子,对美酒却是很有想法。

        众人听后,纷纷摇头,一笑置之,此人一惯喜欢随性,他们也没有办法。

        颍川书院的讨论,没有结果,酸枣的大战,已经开始了。

        ?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