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帝王问税

第(2/2)页

税制,另可有青苗法来保证农时,在每年青黄不接,亦或是天灾致使土地不收时,由据其资源而接受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官府。如此一来,一则大大增加了朝廷之收入,也免去了百姓青黄不接土地不收之时的危急,使之可以维持耕种。”

        李世民听得仔细,听完之后,思索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且不论此税法之阻力,单看税制,的确可一改如今之困。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百姓少了负担,朝廷多了收入。的确是一种极好的税制。方才夏卿说税制改革,有两个核心之内容。一曰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二曰工商入税。那这工商入税,又是如何?”

        “工即手工行业,商即从商行业。工商者,自古便有。然其税目却不多。对商旅课征的关市之赋,对矿、林、漆等土产课征的山泽之赋,对出售剩余物品等杂项收入课征的币余之赋,仅此而已。从事工商者,逢圣德之君,则少税而国无所收,逢暴敛之王,则苛捐以伤其本。都不是好的情况。”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若逢盛世,工商之所得蔚为可观,可若是如同现在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可若是商税收的太重,则又无人从商了,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经济,朝廷也失去了这部分的收入。工商者亦为天下之民,亦当纳税。其税宜目多而数少,薄纳而广收。比方说商户所得税,即对商户生产经营之所得来征收一些税;比方说个人所得税,即对工商业者其各自之收入所得征收一些税……诸如此类。另外,朝廷可以将各行各业有所划分,一部分行业的税收要交给朝廷,统筹安排,另外一些行业的税收,可以交给地方,用于地方之运作。自然,税种虽然多了,但是每一项却可以少收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说收税的税种比现下多一些,但是都少收一些。如此一来,既不会过于加重商人之负担,又使得朝廷和地方县衙从他们的身上获得了税收收入。”

        李世民听得有些愣,也是古代没有那么多另类的词汇,否则,李世民估计就要说上一句脑洞真大了。

        “这……夏卿所言之税法,岂不是将富贵者工商者,全都得罪完了?”李世民皱起了眉头来:“夏卿也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此一来,这天下富贵者与工商者之利都受了损,岂不是要生出异心来?此法若出,必然搅动风云,恐惹天下之乱。”

        “自然,商户要缴纳各种税款,必然自身的利益就受损,所得就少了。定然要反对。”夏鸿升笑了笑,说道:“不止是商人,人都是逐利的。只要使其看到,纳税之利大于不纳税之利,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反对,反而会拥护了。”

        “哦?”李世民不禁往前探了探身子,问道:“利从何来?能使其愿意多缴纳税款?”(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