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战前舆论

第(2/2)页

,此其五;前隋天下战乱,北地汉人早年到北方避乱,至于如今人数已然不小,臣闻这些汉人召聚武装,占据险要之地以为自保,若我朝大军出塞,其自然多番响应,里应而外合,此其六。”

        这个夏鸿升没有见过的将领这么一番话,让李世民,还有同屋之中,包括夏鸿升在内都是眼中一亮。夏鸿升也心里赞同,他说的这个六个理由极为精准合理,入木三分。

        不过,还未及有人附和,却先听见有人说道:“张都督此言差矣,老夫以为,突厥人虽然是有劫掠,然其终究是极个别突厥人所为,而非是颉利所为,更不是突厥兵犯疆界。若是陛下出兵攻打了突厥,有渭水之盟在前,陛下岂不就成了背信弃义的那一个?”

        “突厥狼子野心,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如今我朝强盛,而突厥式微,正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为占尽,此时不击,更待何时?”方才列举了六个理由主张进攻突厥的那个将领说道。

        反对的这个夏鸿升倒是认得,之前李孝常谋反的时候受到了牵连,免去了一切职位的诸多人中的一位,去年又被启用了的长孙顺德。

        这货之前贪财受贿,被李老二反而赏赐了些钱财来羞臊他。后来受到李孝常谋反的牵连,跟刘弘基一块儿都免官去爵了。去年李世民又感念他曾经立过功,就又启用了。

        至于提出建议的那人,夏鸿升倒是没有见过。不过但从他提出来的六条攻打突厥的理由,让夏鸿升觉得他肯定不是一般人——话又说回来了,能被叫进这个屋子的,除了自己是一个占了后世而来的便宜的,其他的又有哪一个是等闲之辈了。

        “公瑾所言,甚为有理。如今突厥之状况,确如公瑾所言。正当是极好的时机。”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过,顺德所言也不错。朕既为天子,当为天下表率,渭水之盟虽非本意,却终是信约,朕若背信弃义,叫天下百姓如何看朕?”

        听李世民这么说,众人都没有说话。李世民的担心也是对的,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背信弃义是很严重的。

        沉默了一会儿,却见李靖突然捋着胡须说道:“陛下,臣突然想起来,天下百姓的看法,其实是可变的。军校中有门课程,专门教授诸多花样百出的作战手法,其中有一项,叫做舆论战。”

        舆论战,以人心为战场,对敌,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敌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通过一些手段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从心理上打击敌方,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从而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对己,通过舆论的引导,引发己方对敌方的愤恨,从而使己方能够大力支持战争行为。(未完待续。)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